南京市农业农村“头雁种苗”培训班成功举办

南京市农业农村头雁种苗”培训班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新农学院成功举办。经过自主报名、各区与同行推荐、差额遴选,共有60名脱颖而出的“头雁”学员参加培训。五天的课程,学员们体验了新农学院不一样的体系化理论课程、高精化技术课程、品质化现场课程与递进式互动课程,感觉到新农学院坚守初心、追求卓越的用心用情办有用的培训情怀。学员们连连赞叹,“没想到老师真的能听到我们的需求!”“没想到你们真的用心在做培训!”“没想到所有老师都是站着毫无保留地授课”。

这场让学员频频发出“没想到”的培训,从开班第一天起就透着“不一样”的创新劲儿 —— 打破了常规培训的固化模式,把“满足学员需求”真正摆在了首要位置。

第一个“没想到”,源自响应需求的课程调整上。这次新农学院的课程设计,从筹备阶段就充满用心与诚意。或许是学员们首次踏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,心中满是关于自身产业的困惑与求索,开班次日,一条核心诉求便清晰浮现:“想按产业方向走进农科院各研究所,找到能精准对接的指导老师,实实在在解决生产里的难题。”学院接到反馈后立刻响应:一边压缩通用课程时长,一边对接院内资源,仅用1天就完成了课程重构与院所协调。很快,60名学员按产业方向分成 5个大组、10多个细分领域,分别走进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、蔬菜研究所、果树研究所、畜牧研究所与农业经济研究所,开启了“对口问计” 的实操学习。

第二个“没想到”,源自紧密互动的同频共振上。不同于传统培训“按表授课”的被动模式,培训的“第一课”是紧张有效的“破冰”。通过紧凑高效的团队配合互动活动,让学员自主投票选出责任心强、组织能力突出的组长与班长。随后召开的班委会上,明确由班委牵头,倾听学员声音,收集全组学员的真实需求。在助教老师和班委的引导下,学员们主动亮出需求,种粮学员追问水稻抗逆技术,果蔬学员探讨病虫害绿色防治,养殖学员讨教生态饲喂方案…… 农科院的专家们则现场拆解问题、手把手给出解决方案。“第一次遇到培训班能这么快解决我们的真问题!”来自高淳区的学员孔志鹏由衷赞叹,“老师站着讲、我们坐着听,这份较真劲儿,让我们没法不专心学。”

第三个“没想到”,源自随时服务的新农承诺上。学院依托江苏省农科院 3500 位专家组成的强大人才队伍,以 “应用型成果” 为纽带,让技术成果真正对接乡村产业需求。早在开班第一天,新农学院负责人介绍课程时,就明确了“跟踪服务不打烊” 的承诺:将通过送技上门、学员互访、集中实践等方式持续提供指导,更承诺 “学员群永不解散”,鼓励大家借这个平台建立联系、拓展人脉。作为学员集体选出的班长,六合区兵禾家庭农场负责人徐芝荣感慨道:“我每年都参加不少培训,这是第一次遇到愿意长期跟踪指导我们的单位和专家。我也愿意一直为大家搭把手、服好务!”

从班委自治到课程动态调整,从即时解难题到终身跟踪服务,每一个细节都围绕 “学员学得会、用得上、能见效” 展开。未来,新农学院将继续紧跟学员需求,持续为南京农业培育更多懂技术、善经营、能带动的 “领头雁”,为本土农业产业提质升级注入更强劲的动能。